本报讯 “这个是电容,这个是蜂鸣器,这一排是电阻,这个单片机里有程序……”7月27日,在临县刘家会村九年制校园的操场上,初二年级刘静雅同学正在骄傲地向家长和同学们介绍简易电子琴,这是她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心续梦支教团支教大学生的指导下自主焊接调试出来的。
7月8日,刚刚放暑假的23名支教队员就再接再励地踏上新的征途。他们跨过1100多公里,曲折三趟火车,在大巴车里摇晃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到支教地,当起了村子里家喻户晓的“孩子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讲堂知识的教育,本年支教团的小教师们依托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等专业相关知识,精心规划打造了一整套机器人知识科普的课程教育系统,让小山村的孩子们也能接触到生动精彩的科技国际。“要是能帮一两个小朋友对这么多东西发生爱好,再努尽力考到我们学院来,那可就太棒啦!”进行课程内容规划的时分,队员们兴奋地这样说。
因为孩子们年纪不大,根底知识也不太厚实,支教队员们就从根本的电路知识开端讲:什么是电路、哪个是电阻、电容有什么用、电路焊接为什么用焊锡丝……看到教师手上会主动沿着地上黑色胶布往前跑的别致小车车,就连平常上课最狡猾的小朋友都坐直身体瞪大眼睛听讲,还时不时宣布惊奇的感叹。支教队员们还把学院教师捐献的3D打印机扛到了村里,当孩子们亲眼看到讲台上的机器“滋滋滋”地“吐”出一个冰墩墩的时分,都情不自禁地喝彩起来。
解说完根本的原理,支教队员们还带着孩子们着手实操。从简易流水灯、根底计算器、心率检测仪的焊接,到简易电子琴、双足机器人、四旋翼飞行器的调试,再到电子小爬虫拼接和单片机使用原理的探究,即便炽热的教室让孩子们汗如雨下,他们仍然紧紧捏着350℃的焊枪忘我地作业。队员们惊喜地发现,有些孩子展现出了不俗的天分,娴熟后甚至能和一名真实的大学生比赛一番。
课程完毕后,支教队员们还在校园操场上给孩子们办了一场机器人著作展,约请村委领导和整体学生家长前来观看。家长们为孩子可以做出精巧的机器人而高兴,纷繁对支教队员们竖起大拇指。刘家会村党支部书记刘艳国看完展览后表明,村里正在建村史馆,到时分必定要给支教团独自留出展位,把孩子们的著作全都展现出来。
“给家园的孩子们做点贡献。”2010年,在这个朴素的情感唆使下,一群山西籍的地质大学学子创建了夏心续梦支教团。十余年来,在校园及共青团吕梁市委、湖北晋商会等的支撑和指导下,团队招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名热心同学前来支教,累计自愿服务时长超越50000小时,陪同了村里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夏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副书记、支教团指导教师丁钰峰表明:“一批批青年学子十多年来接力支教,在‘自找苦吃’的服务贡献中生长蜕变,既是校园实践育人效果的精彩事例,也是对芳华服务祖国、服务社会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