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j9官方网站

j9:日媒:日本企业垄断几十年的芯片供应链正在被中国企业快速蚕食

作者:j9 发布时间:2025-10-15 18:47:18分类:基础知识浏览:56次
j9游会:

  据《日经中文网》新闻报道指出,在日本企业几乎长期垄断的光刻胶领域,中国正在迎头赶上。光刻胶是搭配光刻机与刻蚀机使用的化学材料,光刻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半导体产品的质量。该产业长期被日本企业所垄断,富士胶片、东京应化这两家企业占据了全球90%的光刻胶供应。而在更先进的EUV光刻胶领域,日本企业直接垄断了全球96.7%的材料供应。

  在政策推动下,中国光刻胶产业正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部分材料已确定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或少量供应阶段,中高端快速替代的趋势已不可避免。

  井深大拿出2.5万美元从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西方电气手中购买了晶体管的专利授权,开始用美国技术制造收音机并打算以此牟利。

  随后井深大带队开发出了TR-55型号的微型收音机,并将该产品的品牌命名为索尼。索尼TR-55在国内外引起了抢购,大卖热卖,而井深大也将自己所创办的日本东通工株式会社更名为索尼。

  索尼拉开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序幕,催生出了日本电气公司(NEC)、东芝、富士、尼康、东京电子等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大爆发。

  为了与美国竞争,日本启动了超大规模的产业研发计划。该计划由日本政府主导,以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NEC五大公司为核心,联合日本电气技术实验室、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计算机综合研究所一起协同发展,其投资规模达到了720亿日元。

  日本的产业研发计划涵盖了全产业链,第一研究所建设在日立公司,负责电子束装置和微缩曝光装置的研发;第二研究所建设在富士通,负责可变尺寸电子束装置的研发;第三研究所建设在东芝,负责扫描装置和复印装置的研发;第四研究所建设在电气综合试验所,负责对基础材料来研发;第五研究所建设在三菱公司,负责制造工艺技术和投影曝光设备的研发;第六研究所建设在NEC,负责对产品的封装设计、测试、评估把关,也是产品制造的最后一个环节。

  这种思路清晰的全产业链一起发展,将分散的技术力量聚集到一起进行联合攻关,让日本企业在与美国的竞争当中拔得头筹, 也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如今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也正在学习当年日本的发展模式。依托国家资源所创建的大基金,已经进行了三轮大规模的投资, 其重点投资对象有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江存储、中微半导体等、北方华创等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企业,覆盖范围从最上游的材料设备厂商,到最末端的制造企业,扶持全产业链发展。

  日本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让日本在设备材料领域获得了巨大优势。哪怕在后来被美国两次压制,日企的先进芯片制造业近乎停滞不前,日本依然可以靠着供应链优势继续在芯片产业上扩张。

  根据相关产业数据表示,2023年中国光刻胶市场规模约109.2亿元,2024年达到了114亿元以上,预计2025年规模可达123亿元以上,呈现出大规模国产化增长的趋势。

  除光刻胶等产品外,中国大硅片产业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以往该产业与光刻胶一样,均为日本企业垄断的产品。但是在近些年国家大力推动下,目前95%的多晶硅、96%的光伏硅片产能,均为中国企业所供应。

  依托国内庞大且成熟的资源优势,中国企业在电力供应、绿色可循环产业上有着显著优势。 资源优势可以带动芯片产业的发展,从而展现出极强的后发力量。而美国在近些年当中不断对中国企业围追堵截,忽视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导致其ai产业发展陷入电力资源短缺的窘境。

  根据彭博社财经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如果将ai产业比作一个虚拟国家,那么其每年消耗的电量将会位居全球第四的位置,仅次于中国、美国、印度。未来的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资源的竞争,而中国企业在这场属于未来的竞争当中处于领头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